新中國成立之初,庫布其沙漠僅存星星點點的天然殘次林。沙漠治理方面存在亟須解決的問題,如缺植被、缺公路、降水少、農牧民收入少、沙塵暴頻發等,沙區生產生活條件十分惡劣。農牧民散居在沙漠里,過著與沙為伴的游牧生活,苦不堪言。
1956年,黨中央發出“綠化祖國”的偉大號召。這四個字就像燎原的星火,跳躍著,在庫布其沙漠鋪展開來。人與天地相搏的序曲,自此在這片大漠正式開啟。人們嘗試不再靠天吃飯的序幕,也自此鄭重拉開。
在這部中華民族擺脫貧困的英雄史詩中,由新華社內蒙古分社原副社長王占義、作家楊春風寫作,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《大漠流金: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》一書擷取了“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”的一個片段,記錄了庫布其治沙人“櫛風沐雨自擔當”的脫貧探索,將沙區兒女用心血書寫的治理荒漠,以及脫貧致富的篇章生動記錄了下來。庫布其沙漠變綠洲,百姓由貧困過上富裕生活的動人畫卷,在書中徐徐展開。
《大漠流金: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》記錄了億利集團為切實破解庫布其沙漠治理難題,在各級黨委、政府的支持與激勵下,從修筑第一條穿越沙區的公路開始,帶領勤勞的沙區人民形成了“政策支持+產業投資+市場參與+科技創新”的四輪驅動治理模式;構建了“生態修復、生態牧業、生態健康、生態旅游、生態光伏、生態工業”,即第一產業、第二產業、第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沙漠生態產業體系;建立了多方位、多渠道利益聯結機制,鼓勵引導廣大農牧民通過植樹造林、發展特色種植養殖項目等渠道脫貧致富。
《大漠流金: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》還記錄了“微創植樹法”發明者高毛虎、民工聯隊女隊長敖特更花、發展旅游業致富的孟克達來、種植甘草致富的吳直花等一大批庫布其致富先行者的感人事跡。尤為值得注意的是,這批先行者在致富的同時,更提升了社會責任感,自然自發地投身到了扶貧事業當中。
在庫布其沙漠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時刻,億利集團無私地將“在生態環境治理中發展經濟,發展經濟的同時讓生態環境質量得以改善”這一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推廣到了西藏、新疆、甘肅等國內同樣有著沙漠治理困惑的地區,更作為一個成熟的案例,沿著“一帶一路”走出國門,讓全世界深受沙害的地區和國家看到希望。
庫布其沙漠地區實現了從“黃色沙漠”到“綠洲銀行”的蛻變,被聯合國確認為“全球生態經濟示范區”。在治沙中致富,在致富中治沙,這一大漠變綠洲的奇跡,給世界展示了一條立足中國、造福世界的沙漠綜合治理之路,形成了一個可復制、可推廣、可持續的治沙模式。
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,中國的“精準扶貧”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,中國的減貧經驗也成了國際期盼和了解的熱點?!洞竽鹘穑褐袊鴰觳计渚珳史鲐毤o實》一書恰好契合了這樣的時代需求,不但讓很多人再次看到,貧窮并非天命所定,同時還向全世界提供了一種走向富裕的全新模式。這種模式不靠掠奪、不用殖民,只需要靠自己的勤勞、努力等方式就能辦到。
追求幸福是全球人民共同的權利。中國不搞模式輸出這一套,但中國樂意為世界人民貢獻自身的成功經驗。庫布其模式還在升級迭代,我們期待它能夠在世界范圍內為荒漠治理及消滅絕對貧困、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貢獻。
主辦: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?